查看原文
其他

池州这家乡村小餐馆,凭啥火了30年?| 池州味道

池州新闻
2024-09-07

近期

《池州味道》专栏推出

第一期

《炉火“突”锅子,

池州人的冬日情怀 | 池州味道

第二期

妈妈的味道,

池州人的儿时记忆 | 池州味道

第三期《那些红棚子大排档,如今“藏”在池城的大街小巷 | 池州味道》今天我们继续陪您一起去寻访特别说明:本专栏不收取任何费用

对建筑饭店的好奇,源自猪心肺这道菜。这家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查桥村的小饭店,把不常端上餐桌的猪内脏,烹饪成远近闻名的“招牌菜”,每到周末,店里都会挤满各地的食客,常有人愿意开车几十公里,专程去吃这道菜。



从航拍图片上看,206国道穿过查桥村,美味的诱惑加上较好的地理位置,让建筑饭店30多年来一直生意兴隆、门庭若市。



1992年,老板严爱玉刚三十出头,迫于生计,她在家门口的国道旁租下一间门面,取名建筑餐厅。“都是柴火灶烧的农村家常菜,客人想吃什么,我就做给他们吃。”严爱玉不识字,但做事细致讲究,食材新鲜。靠着口口相传,小小的餐厅很快成为过往旅客的驻足点。


▲建筑餐厅资料图


“结四海朋友,聚五洲精英。”2003年,严爱玉在建筑餐厅原址上建起建筑饭店,严爱玉始终觉得,开门做生意,要有人情味,于是便托人在大门上写了这副对联,一直沿用至今。



“猪心肺这道菜被推上主打菜单,实属意外。”严爱玉说,原来建筑饭店没有菜单,顾客在后厨现点现做。2006年的一天,一位顾客在后厨点菜,看见严爱玉做给孩子们吃的猪心肺,色泽诱人,鲜香扑鼻,尝过之后,便建议当做菜品出售。没想到,这道菜一经推出,就大受欢迎,成为建筑饭店的招牌。



2008年,儿子陈超回到家乡,接手严爱玉的生意。这些年来,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,过往车辆逐日增多,以及新媒体短视频的快速传播,建筑饭店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”餐馆。


被大众认可,严爱玉和陈超母子感到很荣幸,更鼓励着他们要把菜的品质牢牢把住。今年35岁的陈超,话不多,干事利索。提及猪心肺这道菜,他有着特殊的情感:“猪心肺不是什么昂贵的食材,能做出名堂,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母亲的经营态度,给顾客做菜,要当做给自家人做菜一样认真,最大的技巧是在清洗和制作过程里,需要极致的耐心。”



“清洗猪肺,要按照血管的纹理把猪肺全部剪开,气管上不能留有任何杂质;筛选猪肺品质时,看颜色是否为粉红色,有紫色的不能要,手感触摸有硬度的部位要舍弃……”陈超和记者聊着天,手却一刻不停,剪刀在手中如行云流水,不到五分钟,便完成了一个猪肺的清洗流程。他告诉记者,烹饪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控,是成就这道招牌菜的关键。


  与猪心肺同时“出道”的还有杀猪汤:大火烧水,撒入大量的姜沫,猪血和裹着淀粉的猪肝下水翻滚,出锅前的辣椒粉和蒜叶是增香的关键。在猪心肺“出圈”,客人建议杀猪汤就不要放辣椒粉了,于是陈超就进行改良。如今,在建筑饭店,猪心肺和杀猪汤是必点的“搭档”菜品。



建筑饭店的后厨,厨具设施干净整洁,做菜的一群大姐均是村里的厨艺好手,她们站在炉灶前,颠勺、出锅,以一分钟就能出一盘炒菜的速度,配合陈超精准计算出锅的猪心肺,来满足前厅的翻台频率。一盘盘带着浓烈锅气的菜品,仍如30多年前严爱玉开店时的味道,没有因为岁月的流转而改变。



眼下,伴随着城镇发展,建筑饭店的楼房即将迎来拆迁。饭店新址已经选定,位于火车站附近汉唐商城,面积更大,停车更便捷。“现在不仅有当地人来吃,还有许多周边城市的游客远道而来,于我来说,压力更大,希望我能保持母亲当年的初心,无论在哪,做生意除了赚钱,更要有人情。”陈超真诚地说道。


▲新建筑饭店效果图



记者手记
在池州,像建筑饭店这样的小餐馆还有很多。在乡村集市、在小巷深处,总会有一家这样的小馆子存在。饭店虽小,却在烟火气中包裹着浓浓的人情味,简单却饱含感情的食物,很容易触碰到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,那份食物不再是为了基本的饱腹,更是一种人情味的存在和延续。


欢迎大家留言聊聊你们乡愁记忆中的那些小餐馆


来源:池州市传媒中心 记者:汪玉

通讯员:王癸静、梁超、王超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池州新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